
塞维利亚(西班牙语Sevilla,也有译为塞维尔)这座城市的名字,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从歌剧《卡门》、《费加罗的婚礼》和《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知道的。现在才知道,和这几部歌剧一样,有150多部歌剧的背景都是塞维利亚。拜伦笔下著名的唐璜,也是塞维利亚人。拜伦写道:
“唐璜出生在塞维尔, 一座可爱的城市,
这城市以柑橘和美女而名扬海内外,
谁要是没见过她, 那可真是不幸......
唐璜的父母住在一条河水边,
瓜达尔奎弗河, 也是非同凡响。”
今年七月的塞维利亚之行只是匆匆一瞥,就被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斑斓多姿的色彩倾倒了。

西班牙广场是我们来到这个城市的第一站。西班牙有包括首都马德里在内的四个西班牙广场,塞维利亚这个却是最值得一看的。巨大的安达卢西亚风格的半圆形建筑环绕着广场,一条人工河流上,几座青花瓷镶嵌的小桥精巧雅致。建筑外墙有瓷砖装饰的58个瓷龛,代表西班牙的58个省。陶瓷的色泽如同刚安装时那般夺目,在安达卢西亚的七月骄阳下,映衬着波光粼粼的护城河水,犹如永不蒙尘的宝石,熠熠闪光。

不过,1929年修建的,举办过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堪称美貌的西班牙广场,在塞维利亚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面前,还真是排不上名。
塞维利亚最早起源于瓜达尔基维尔河左岸的一个半岛,公元前曾经是罗马帝国的殖民地。穆斯林、基督教在这里轮番登场,各领风骚几百年。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美洲后,塞维利亚成为西班牙帝国的经济中心,大航海时代的重要港口,哥伦布,麦哲伦都曾经从这里启航。历史的留痕在这座城市到处可见。
Royal Alcázar of Seville,塞维利亚王宫,最早是摩尔人的堡垒。Alcázar来自阿拉伯语,宫殿的意思。这是一座欧洲最古老,至今仍在为西班牙王室所使用的宫殿。古城墙环绕的宫殿建筑群,从公元10世纪的堡垒,经过不同的历史时期长达500多年的不断修建,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集伊斯兰、哥特式、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穆德哈尔式建筑的典范。从12世纪开始,融合了穆斯林和基督教建筑风格的穆德哈尔式建筑成为伊比利亚半岛的主流建筑风格,一直持续到17世纪。

漫步王宫,满眼精致细密的网格装饰、浮雕,密密麻麻,美轮美奂。美丽的纹饰和抽象图案排列规则,不断重复,对称均衡,自有其节奏和韵律感,占据了所有的墙面,门窗,回廊,天穹。这种“空白恐惧症”般的繁复之美,看多了,也不免感觉审美疲劳。它的无节制的铺陈,反而让我不由得想起司空图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东方意蕴里,善于留白,才是更高级的审美。当然所有的皇家审美都是唯恐不够富丽堂皇;塞维利亚王宫又深受伊斯兰传统的影响,自然另当别论。话题扯远了。从室内一走到花园,顿觉神清气爽,大松一口气。大树参天,绿油油的柏树修剪的各式门洞、栅栏将花园分出不同的区域,孔雀懒洋洋地趴在绿荫掩映的草地上一动不动。蝉鸣声排山倒海般地涌来,七月酷暑里,好像全城的蝉们都躲到皇家园林里来了。
王宫外面,重头戏来了,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就在这里。

塞维利亚大教堂
西班牙人对修建教堂的执着令人叹为观止。在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堂从1882年修到现在还没有完工。塞维利亚大教堂官方游览图提供的时间线更为可观:从1184年—1198年开始,建造塞维利亚主清真寺和尖塔,主要用砖头建造。1248年,国王圣费尔南多三世光复后,清真寺成为大教堂。1434年—1517年,哥特式大教堂工程,主要用石头建造。此后历经16、17、18世纪,建造了皇家礼拜堂文艺复兴式工程、主圣器室、教长会议厅、希拉尔达尖塔……1825年—1928年,大教堂最后的重要工程,三个主要的大门和西南角拐角完工。西班牙人用了740多年的时间,将大教堂建成了世界第一的哥特式教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遗产。
高迪的圣家堂
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很大。你可以看到12世纪的希拉尔达尖塔和橙树庭院,14世纪的安提瓜圣母侧殿,15和16世纪的主祭坛、主圣器室,16世纪的阿尔菲金银雕像,17世纪的唱诗班后廊,18世纪的管风琴……最震撼的是,15世纪的哥伦布墓。


从未见过这样的墓地。



就在这教堂里,精美的灵枢台上,四位盛装的男子抬着哥伦布的棺木,这就是著名的四王抬棺。他们是西班牙历史上四个古公国的君王卡斯蒂尔、莱昂、纳瓦拉与阿拉贡,而他们抬的是世界航海史上大名鼎鼎的航海家哥伦布。哥伦布的遗骸就在这抬着的棺木里,而不是地面的墓地。
第一次在西班牙看到哥伦布,是在巴塞罗那。拉布拉斯大道的尽头,地中海边高高的柱子上,哥伦布站在柱子顶端,一只手臂直指他当时认为的美洲方向。从地面仰视,哥伦布身披大氅,气度非凡,指向美洲的右手坚定有力。这是一座展示了15世纪人类的气魄、眼界、野心和探索未知的勇气的雕像。哥伦布的航海计划在开始时屡遭挫折,远洋航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后盾。哥伦布先后辗转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多个国家寻求支持,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在西班牙费迪南国王和伊萨贝拉女王的大力资助下,哥伦布终于实现了自己远航探险的梦想,成就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1492年,注定了是一个因为哥伦布的启航而不同寻常的年代。西班牙由此迎来了大国崛起的黄金时代。塞维利亚,作为西班牙唯一一个拥有港口的内地城市,成为了西班牙帝国的经济中心,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哥伦布身后享尽殊荣,就连两百多年前的1252年,第一个被安葬在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圣费尔南多三世也未能拥有四王抬棺的荣耀。
从大教堂出来,满脑子的历史的遐思。这时候去看弗拉明戈舞表演,是最好的放松。在弗拉明戈舞的诞生地欣赏原汁原味的弗拉明戈舞,是在塞维利亚度过夜晚的最好方式。舞者踏着响板疾如马蹄的舞步,歌者弹着吉他悲怆嘶哑的歌声极具感染力,舞蹈里有金戈铁马,也有万种风情。塞维利亚和弗拉明戈,就是这么相得益彰。

天色已暗,来到小旅馆。只见大堂正中的一张古旧雕花的实木大桌上,摆放着几摞旧书,和几只烛台。左边一摞书最上面那本封面的书皮已经破损翻卷了。正中一本翻开的精装百科全书式的大砖头书,字迹如蚁,仔细观察,从西班牙语中看到几个英文词根,是1910年的医学杂志合订本。从未见过用旧书装饰大堂的旅馆,于是对这个小旅馆顿升敬意。塞维利亚的厚重,不仅仅在安葬了哥伦布的大教堂里,西印度群岛档案馆和众多博物馆里,更是在偏街小巷墙上年代久远的瓷砖画里,在这个给予旧书以隆重礼遇的普通小旅馆里。

作者简介:来自成都,原成都晚报记者、编辑。曾和王鹤合著《民国时期的老成都》一书,此书2022年3月已再版。上世纪末移居加拿大温尼伯。现工作生活在多伦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