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海为家 正文

再看中芭的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编辑:月冰 作者:体育森林

昨晚,在蓉看中国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有点动容。

40年前我们就读大学的艺术团的我们几个台柱子们,相约着一起去看戏。现场,许多观众在宣传画前造型留影,我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抑制不住冲动,也上前摆拍一番,基本一次成型。傍边有人夸赞,我们的表现力和舞姿是天花板级别,真不简单。倍感欣喜。

昨晚的观众,大多是“那个年代”的文青,他们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都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相关故事,就像一种说法:100个人眼中有100个哈姆雷特的故事。

为什么会为《红色娘子军》动容?是因为台上金色的脚尖旋转的是我们逝去的青春。

在那个至暗的时代,我这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还是一个黑五类的娃,被重重地压在社会最底层。喜欢文艺,心里也有命运的抗争。参加文艺宣传队,站在台上才能有做“人上人”的感觉。在校宣传队里,也排演过这出《红色娘子军》,我从一个芝麻点的小团丁,狗腿子,升级到“五寸钢刀舞” 正面角色。当时,宣传队里别人不想干事情,我一声不响地干;每天闷头刻苦练功学习,台上的表现及台下的努力下,我学会了《红色娘子军》序幕一场二场所有演员的动作。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当前面第一批“演员”毕业了,我便冲顶成功,成为《红色娘子军》的洪常青男1号。这是我少青年时代,内心中形成或说获得的人生命运逆袭潜力的第一桶“金”。

底层人的逆袭力量是惊人的。中学毕业以后,我的成绩再好也不能读高中,不能读书没有工作,而我认识的成都的一个“右派”---- 北京舞蹈学院的首批学生、乌兰诺娃亲传弟子查国成先生,他手把手的带我教我,让我在艺术的道路上成长。翻看自已曾经的舞蹈照片,50多年以前的我,能完成这么漂亮的动作,被训练得非常芭蕾,甚至至今看来也没有多少瑕疵,真要感谢查国成先生,他让我“艺术之路从这里开始”……

现在中国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遭到很多人的吐槽,感觉没有那个时代的精气神。我不完全同意,现在的男女1号的体型、芭蕾舞姿、技巧肯定超过了当年的角色,更有现代芭蕾的美感;至于握拳瞪眼,他们完全没有必要模仿老一代人吓人的样子。具有现代美感,是很多人在讨论这个事情上忽略的问题。如果说,让国际的芭蕾舞专家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过去版本和现代的演出的版本,他们会不理解过去版本中那种气势汹汹的革命艺术。

今晚看年轻一代芭蕾人他们的演出,我几乎挑不出什么瑕疵,说不出什么问题。这出剧是经典,他们很好地诠释了这部经典。

特别想提一句,女1号29岁的邱去庭是中芭首席,这姑娘还是成都都江堰走出来的,不简单,身高1.72米。

金色的脚尖旋转的是我们逝去的青春,一整动容、一整感悟过了,这一页便翻过了。再好也是翻过去了。人生就是这样,一半回忆一半今天,对我们这样的老男人,可能三分之二是回忆吧,就没有几天今天或明天的日子了,这是大实话。

说事记(第2647)2024/07/21(周日)

作者简介:史东春, 成都人,新华社30多年媒体经验的体育记者, 退休后受聘成都体育学院做客座教授, 坚持教学至今。热爱文体,旅游达人,游历、生活和工作过56个国家。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枫华之声电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