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四海为家 正文

我的沿海行之十----江苏连云港、盐城和南通

编辑:月冰 作者:于长江

江苏省的海洋资源丰富,管辖的海域面积为3.7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为954公里,沿海滩涂面积约占全国的1/4‌;这些资源为江苏省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江苏省的沿海城市,从北向南依次为连云港、盐城和南通。

连云港市与山东省接壤,绣针河为两省的界河,也是连云港和山东省日照市的界河。

连云港,江苏省下辖地级市,古称“海州”。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又因海港,得名连云港。位于中国沿海中部,东濒黄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说到海州,就要提一下著名的“淮海战役”。

共产党发动的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的第一枪打响后,驻连云港的国军即迅速撤离,连云港获得解放;山东荣成人谷牧任军管会主任及解放后的第一任党委书记。

我第一次到连云港,是1997年;那次是带领全院的工作人员出来放松,现在叫做“团建”。

我们从青岛出发,先到了日照,到日照的海边的沙滩上放松了一番,然后直奔连云港的花果山。

花果山,位于连云港市境南云台山中麓,唐宋时称苍梧山,亦称青峰顶,为云台山脉的主峰,是江苏诸山的最高峰。

花果山景区内有众多著名景点,包括玉女峰、水帘洞等等,自然景观非常优美,特别是与《西游记》中的故事紧密相关;如孙悟空降生地的娲遗石、水帘洞、妖魔七十二洞等,神形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些在步行道上跑来跳去的猴子,丝毫不惧怕游人,在这之前,我所见到的猴子都是动物园里的笼中泼皮。

豆丹,大概只有在连云港能吃得到,这是源自灌云县一带的特色美食;到了连云港,主人待客时往往先不告诉你这是一道什么菜,等你尝了几口表示美味后,再告诉你这道菜是什么原料做成的,这时,客人们往往会神色各异。

豆丹的原料,在青岛称为“豆虫”;这东西主要生长在豆子地里,我们小时候经常见到,尽管青岛市区没有豆子地;现在市区已经看不到了,不知道是啥原因。

我们那个时代的“豆虫”,主要是顽童恶作剧的工具;捉到“豆虫”后,往往会塞到同伴的脖子里,更多的是用来吓唬女同学;也有同学把它放在火里,烧得黑黑的吃来解馋,毕竟那个时代缺少荤腥,我却从来没吃过。

其实,豆丹是名副其实的补品。豆丹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它具有滋阴补肾、健脾养胃、强身健体的功效,特别适合久病体虚、脾胃虚弱和营养不良的人群食用‌。

2024年11月,时隔27年之后,再次来到连云港,这次主要考察市区的风土人情。

连云港与青岛同为沿海城市和港口城市,但是从市政建设来看,与青岛尚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老市区。所住宾馆门口的人行道,一脚踩下去会突然喷出一股污水,令人猝不及防。

宾馆对面的沿河巷,原本是一片废弃的铁路路基,近年来人工打造成仿明清风格“历史街巷”,巷内有许多展现盐文化的元素,如制盐全景浮雕墙、展现制售盐过程的铜人雕塑小品和水车等‌;此外,盐河巷还设有天后宫,根据当年兴建时的碑文复建,主要承担展览和演出功能‌。

沿河巷的对面,是一条步行街。街口矗立着一尊雕像,一看就是清朝的官。

沈云沛,1854年生于今连云港市东海县白塔埠镇。光绪甲午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邮传部署理尚书、吏部右侍郎等职,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沈云沛是中国沿海滩涂开发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东陇海铁路的奠基人,海州师范学院创始人;是当时全国排名第二的实业巨子,对海州地区工商业乃至苏北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是连云港地区近代史上出类拔萃的乡贤,中国近代史上成绩显著的名人。

连云港的新城区规划的中规中矩,道路宽敞,几个高校也都驻扎在此。市行政中心,5万多平方米,集中了二十多个部门办公。路上行人稀少,公交车也不多。

市行政中心的对面,是连云港市博物馆;博物馆成立于1973年,历史不长;博物馆外观一般,没有什么特色。

走进博物馆内部,各个展厅的布展相当不错,比较完整地展现了连云港的历史。

这是镇馆之宝之一,西汉圆雕和田黄玉握,俗称黄玉猪。

这件文物是汉代握于死者手中的陪葬玉器,‌采用了和田黄玉制作,‌呈猪形,‌造型生动活泼,‌展现了典型的“汉八刀”风格。‌这件文物是连云港博物馆近几十年来唯一一次外出展览的镇馆之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连云港的馆藏文物据说有八千多件,说起来不多,赶不上山东的县级市的博物馆。这件北宋熙宁七年的盐鐅,也被尊为镇馆之宝。

这件文物是熬盐的工具,‌承载着江淮大运河盐文化的厚重历史,‌是连云港悠远盐业历史的见证。‌它不仅是一件实用的工具,‌也是一件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文物,‌展现了连云港地区在古代盐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说起制盐,那就动身继续往南,到盐城看一看。

第一次到盐城。到盐城的第一站,是参观新四军纪念馆。

新四军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日斗争的人民军队。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形势下,经国民党当局同意,由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起陆续改编而成。以10月12日为建军纪念日;叶挺是首任军长,副军长为项英。

叶挺,1924即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被迫流亡海外10年,与中国共产党脱离了关系。所以,在新四军中,军长叶挺是“空降”的,并且离开组织长达10年,当时也不是组织成员;而项英则是中共东南局书记,实际上是新四军的核心人物。

新四军军部几经迁址。创建时军部在汉口,次年迁至南昌。

1941年,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新四军遭受重创,几乎全军覆没,叶挺被俘,项英被害。

“皖南事变”后,为坚持抗战,中共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重建后的军部就设在盐城。

盐城遍布新四军的痕迹。

在盐城,最著名的地标叫“大铜马”,盐城百姓无人不知;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跨着战马,目视东方,好不威武!

“大铜马”官称 "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有新四军老首长张爱萍题字为证。明明是一座雕塑,为什么要命名为“塔”,这是一道智力测验题;不过盐城市民都是直呼“大铜马”。

盐城有些建筑的名称往往打破外地人的惯性思维。

“大铜马”附近有个竹林饭店,你以为是个单纯吃饭的饭店又错了。这实际上是在竹林饭店旧址上建成的一座综合商业城,以老盐城市井文化为符号特征,承载了丰富的地域餐饮文化、市井民俗文化,非常有特色。

竹林饭店里有很多盐城传统小吃,小店规模不大,也就是七八个座位。

肚子饿了,就在这里解决一下,要了一份东台鱼汤面。

东台鱼汤面,源自盐城所辖东台。其熬好鱼汤是关键,东台虽然靠海,但是鱼汤却不是海鱼熬制的。按照东台传统的制法,必须选用野生鲫鱼、鳝鱼骨、猪骨等原料,熬制一碗鱼汤需要两三个小时。东台鱼汤面的特点是汤白汁浓,清爽可口。南方的面,讲究现炒“浇头”,而且是单独成盘,由食客任意食用;不像山东的吃面,都是把“浇头”,山东叫“卤子”,直接放在面条上。

本来是计划专程到东台去吃鱼汤面,因为天气不好,所以没去成,在竹林饭店吃的这碗面也很正宗,非常鲜美。

盐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地、海洋、滩涂资源,是江苏省土地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

盐城以盐为名。战国时期,先民们利用近海之利“煮海为盐”。秦汉时代,境内“煮海兴利,穿渠通运”,盐铁业相当发达。汉武帝时代,朝廷将古射阳县东部靠黄海的一部分划出来单独设县,因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运盐的盐河,故称盐渎县。到了东晋,盐渎因“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盐城成为名副其实的产盐之城。

海盐博物馆,国内有好几家;位于沧州黄骅的河北海盐博物馆我曾经去参观过;青岛的红岛也有一家规模不大的海盐博物馆;盐城这家号称国字号,规模和展品应该是国内第一。

各个海盐博物馆,不论规模,展出的内容和流程大同小异。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古代的制盐工具,切块盘铁。

切块盘铁出土于盐城市滨海县陈涛镇的一艘沉船上,年代在宋元之间。那时朝廷实施灶户分散制卤、聚团公煎的生产制度。灶户产盐立有定额,每户发给盘铁一角,平时各自分散保存,可以互相牵制以免私自煎煮;在官府规定的地点、时间,众灶户运卤入团,将所携盘铁一角拼合成整块铁盘,按次序轮流煎盐。

这种器物在沿海的制盐地区并不罕见,连云港博物馆那一块叫盐鐅(音pie, 三声),毕竟中国从春秋时期就开始实行盐铁官营。

除了海盐博物馆,盐城博物馆也非常值得一看。盐城博物馆非常漂亮,建筑风格古典雅致,除了精美的藏品,晚上照常开放在博物馆界也是非常独特的。

全国大约有十几个没有山的城市,盐城为首。

盐城的背后是广阔的江淮平原,加之自然造陆,使得盐城全境几乎都是平原地貌,其中大部分地区的海拔仅约5米,而整个市区最高点是海拔大约8米的旧黄河大堤,何况大堤又不是山。

在这片低洼的平原上,上百条河流蜿蜒流淌,形成了密集的水网,因此盐城被称为“百河之城”‌。

许多人通常会认为上海是长江入海口,其实,长江还有一个入海口,那就是南通。

南通,位于中国东部海岸线与长江交汇处、长江入海口北翼,与上海市隔江相望,为江苏唯一同时拥有沿江沿海深水岸线城市;南通集“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于一身,江岸线长166千米,海岸线206千米。

也是第一次到南通。对南通最初的认识,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经常有一些形形色色的会议在全国各地召开,听说南通的会议餐油水最足,因为那时人们肚子里还缺点东西。

下了火车,已经入夜,就在濠河边找了一家宾馆住下;晚餐后就沿着濠河走一走。

全国保存完好的护城河包括南通濠河、北京护城河、西安护城河、苏州护城河、济南护城河等‌,其中南通的濠河最为宝贵。

南通的濠河,环绕南通老城区,形如葫芦,宛如珠链,被誉为南通城的“翡翠项链”。濠河全长十公里,最宽处200米,最窄处仅10米。它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护城河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景观‌。

南通的地标性建筑钟楼,就在濠河河畔。

钟楼背后有个谯楼,是宋淳熙年间建造的用以瞭望的戍楼;当时是通州城内最高建筑。

民国三年(1914年),张謇与其兄用南通潘氏捐给通崇海总商会的五千元钱在上海买来巨钟,并在谯楼前建造了钟楼。

钟楼为南通人设计,在风格上明显受着西方艺术的影响。张謇撰书的“畴昔是州今是县,江淮之委海之端”对联,也被刻上木版悬于楼前,成为传颂多时的名作。钟楼的建成,为南通民众掌握时间提供了方便。

说到张謇,南通人甚至中国人几乎无所不知;他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创办人就是张謇,于1905年建成。

初建时,藏品分天产(即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室内展品有:古物、标本、艺术品、模型;室外展示有活体动植物、大型文物标本等;说明文字均使用中、日、西三国文字标明;这在当时已经很现代化了。

张謇创办了大量的实业,涉猎纺织、垦牧、轮船、面粉、榨油、制盐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庞大的大生资本集团‌。这些实业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从1902年到1926年,张謇从南通到他的故乡海门常乐,共创办了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从基础教育到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特殊教育共370多所学校,构建起完整的示范性学校教育体系,为整个南通乃至整个中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基础,开创了近代教育的先河。

现在国内的一些著名大学,例如复旦大学、河海大学、东华大学等等,其前身都是张謇创办的学校。

南通与盐城不同,南通有山。

在南通市区,有一座海拔一百多米的狼山;山不在高,有佛则灵。佛教中,狼山为大势至菩萨道场,列为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佛家人士,到南通可去狼山一拜;那风景也是很好的。

除了狼山,南通的海边也有很多好看的景色,但是这一次因为天气转阴雨,只好留待下次。

2025年1月24日完稿

作者简介:加拿大《枫华之声》杂志驻中国特约记者、撰稿人。山东青岛人,中国海洋大学退休职员,喜欢国内外旅行、摄影、写小文章,现在撰写游记系列《中国故事》。常访、住美国。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枫华之声电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