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重新放开教培?专家:鼓励的是非学科类培训
中国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推动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公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指导学校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非学科类优质公益课后服务。
武汉极目新闻客户端14日报道,这条旨在指引非学科类培训发展,促进教育和培训合理消费的政策,却被个别自媒体误读为“教培重新开放,教培机构又可以重新开班了”。
对教育动态敏感的“家长群”也在流传这些话题:“教培松绑,你支持吗?”“抓住!教培行业又回来了”。双减之下的教育培训行业,咋又突然成了转发顶流?
7月16日,一队来自成都的小学生在参加暑假游学活动期间抵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图片来源:中新社)
但是专家指出,成人培训、职业培训类别,从未受到政策限制。这些误读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政策的误解。“双减”政策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分界点是:把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划分为“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政策一方面从未完全禁止学科类培训机构,只是以“教育公益”的标准对其价格和数量进行严格限制;另一方面没有限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数量,只是对其消防安全、学生人身安全等作出规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重新放开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的政策出台。
上海上观新闻报道,中国教育部全国校外培训教育监管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董圣足对此也表示,社会培训机构类型丰富而不局限于某一类培训,促进教育服务消费并非放松对学科培训的监管。
他还说,《意见》从广义上所谈的“社会培训机构”,是一个大概念,包括了各类职业培训、技术培训等,其面向对象既包括中小学生培训,也包括成人培训,并不是特指某一个具体的培训机构类别,更不仅仅是与中小学生相关的学科类培训或非学科类培训。
在董圣足看来,提高服务质量是培训机构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普及率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情况下,包括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在内的各类社会培训机构,都必须也只有面向公众需求,努力丰富服务类型,大力拓展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获得消费者认可、赢得市场竞争。从服务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量,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机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持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参训学员的文化素质、科学素养和劳动技能等,正是为提高各行各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并最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完)